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下称“红太阳公司”)创立三十余年,在不断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始终秉承“为百姓尽心,为社会尽责”的发展宗旨,坚持把发展经济、履行责任、奉献社会有机统一起来,并把承担相应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投身“扶贫帮困”“奖教助学”“赈灾救援”等公益事业。近年来,红太阳公司累计捐资捐物超千万元,用善行义举温润社会,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部门单位授予“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福建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赢得了各级政府、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赢得良好声誉、塑造企业形象、彰显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关键。这不仅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公众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最大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进而为企业增强实力和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理念正获得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在当前国际与国内环境下,企业肩负社会责任,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体系,已成为时代潮流和人心所向。红太阳公司正致力于推广社会责任的理念,促使企业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到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固立足。这种思想的广泛传播,不仅促进了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成立以来,红太阳公司即始终怀着“以特色制造赋能福建芥菜洋白菜、海带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创业宗旨,借助政策优势,艰苦奋斗,让公司从昔日简陋的家庭式作坊一步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把“国圣”字号从无人知晓的小品牌发展成“中国驰名商标”、“闽式酱菜第一品牌”、“全球品质海带食品专家”。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红太阳公司深入贯彻福建省“海洋经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就业、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引领作用,以福建优势特色农产品——海带为产业根本,专注鲜食海带精加工产品的创新研制,在发展地方特色富民产业、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福建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精准扶贫—莆商在行动表现突出”等荣誉称号。
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红太阳公司始终严守“黄金品质圈”质量标准:一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从原料的种植采购,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再到消费者的安全食用,均制定了层层监管、逐级负责的管控体系,特别是随着新厂建设,全面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行全程跟踪监测,实现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和追溯。二是全面倡导提升产品创新与质量管理,现已配套建有系列完善的研究开发机制与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近年来,先后通过“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有机产品认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并全面实施精益生产及5S管理标准,逐步跻身业界先进水平。三是通过展板、宣传栏、条幅、公司内部杂志等多种形式宣传节约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以环保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技改项目。
再者,红太阳公司始终将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视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策略。通过加强标准化管理,优化生产工艺,并不断推动技术革新,以减少物料与能源的消耗。展望未来,红太阳公司将继续遵循科学发展观,恪守环保优先的原则,持续优化生产技术,深化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为构建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助力打造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绵薄力量。
三十年来,红太阳公司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管理理念,一是健全机制,内外联动。1、实施党工共建,通过建章立制、开展常态化培训等方式,在日常管理中树牢诚信理念,将诚实守信的工作原则贯穿业务始终,成为全体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2、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坚持合法纳税,力求在规范企业运营的同时,赢得更好的商业声誉及商机。3、通过规范流程、签署廉洁从业承诺书等举措,推动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商户建立诚信闭环,确保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公司发展根基。二是履约践诺,打造品牌。1、强化品质管控,全面导入“GB/T 19001”“ISO22000”“GB/T 24001”“GB/T 45001 ”“GB/T 23331”“有机产品”“HACCP”等研究开发机制与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以质量兴企铸就诚信品牌。2、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现已承接全国80%以上的即食海带代工业务,将履约践诺贯彻到每一次交付中,力求最大限度实现产品“零召回”、订单“零退货”、客户“零投诉”。3、严格恪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产品销售采取微利多销的策略,并致力于服务社会。通过订阅专业刊物、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紧跟市场动态,确保产品定价合理,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与市场价位保持一致,坚决杜绝哄抬价格或不正当倾销行为,避免误导消费者。
公司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围绕党建抓工建,抓好工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聚焦职工成长成才,在实现党建引领促企发展的前提上,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工共建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公司党支部自创的“三味六式”党建模式有机地结合到党建带工建当中,极大推进了企业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的开展,先后荣获“福建省幸福企业”“莆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莆田市级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莆田市民营企业党工共建的示范标杆,如:公司把“三味六式”党建模式中辣味的先锋式和创新式作为推动“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开展的硬支撑,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与职工成长成才融合共赢:1、积极搭建党员和工会委员先行,实施先锋设岗,开展“设岗定责”工作和“红旗职工责任区”创建活动,健全督考结合、奖优育先的长效机制,把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生产任务突击出力、为经营活动牵线搭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浓厚氛围。2、推动创立“科技创新先锋号”,策划组织“6S改善之星评选”“生产研发‘金点子’奖”“‘五小’创新”“名师带高徒”等劳动和技能竞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并对承担科研项目、取得专利授权、职称评定、技能考证、学历晋升等予以专项资金奖励,激发敬业爱岗,鼓励岗位成才,提升职工成就感。3、依托“莆田市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莆田市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国圣FM有声图书馆”等培训、教育与学习平台,发挥福建省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协同公司硬件设备、内部讲师等优势资源,广泛开展岗位、技能等培训,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发现培养一大批职工创新能手。4、对新进一线职工,特别是职校、技校等实习的暑期工、临时工,公司建立了“日指导、周关怀、月评比、季团建、年奖励”的储备发展方案,即:通过每日带徒指导、每周访谈交流、每月评比表彰、每季团建聚餐、每年评优评先,给予系列物质奖励、精神鼓励与职位晋升,推动职工技能成长,着力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再如,作为国内成立较早、在工商管理机关注册的大型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之一,公司自创立以来,即设职工食堂与宿舍,含一线工人在内的所有职工均可免费就餐、住宿,降低职工生活成本。特别是随着公司新厂的建成投用,进一步加大职工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增设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篮球场、台球室、电影院、KTV、理发室、生活超市等文娱中心,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其次,定期举行职工团建、拓展活动、趣味运动会、节日关怀慰问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力求营造“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良好氛围,在进一步改善职工,尤其是外地职工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促使职工更好地参与其中、展示自我,持续增强公司广大职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与幸福感。再者,以打造企业“家”文化为切入点,营造企业即家的温馨和谐氛围,设立“董事长信”“党员之家”“回音壁”等,多渠道倾听职工心声愿望与意见建议,多元化帮助职工解决民生实事。同时,首创职工父母亲养老金发放制度,建立职工爱心基金、生病探望、扶贫帮困、婚丧嫁娶慰问等保障体系,近三年(2020-2022年)期间共为企业近50名困难职工送上慰问金,有效解决职工所需所盼。
慈善融真情,爱心无止境。红太阳公司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扶持方式,在福建、山东等多地区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等,采取保护价收购、利益兜底、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农企双赢”的紧密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保障农户收益。近年来,红太阳公司每年累计在港南村收购海带原料2.6万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980万元,间接增加农民收入2200万元,每年解决农民就业近2000人,有效帮助当地农户改变应季海带原料产品长期以低值流通为主的困境,促进了海带原料产品的增值增产、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农民的增收致富,真正做到企业增收与农民增效同步增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红太阳公司大力弘扬文献名邦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优良传统,每年向莆田第六中学等多所学校定向捐赠教育基金超6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和优秀教师;再者自2018年开始,与多个学校的高考贫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并形成公司传统,长期而持续地资助着一批批寒门学子共圆大学梦。
大灾面前有大爱!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16年长江中下游沿江部分地区洪水泛滥,2020年新冠疫情……每一次灾难救援中,红太阳公司总在第一时间响应行动,通过各级统战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多种渠道、不同形式主动捐款捐物,最大力度地支持赈灾救援工作,彰显了支柱企业的责任与担当。